市农业局实施村企互动工程推进产业脱贫攻坚 | ||||||||
| ||||||||
——唱响精准扶贫攻坚“协奏曲” “俺家建有3个设施蔬菜大棚,主要种植西红柿、黄瓜等经济作物,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年均收入1.5万以上,俺家也由贫困户逐步变为致富户。”6月26日,莱城区苗山镇西杓山村刘峰林满脸喜悦,通过参加这次培训班,学到了大棚菜病虫害科学防治与精准配方施肥技术,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。 原来,西杓山村属于省级贫困村,像老刘一样典型贫困户86户、129人。据他所说的培训班是市农业局依托莱芜市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,组织主办的“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开发培训班”。 今年以来,市农业局围绕偏远贫困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,大力实施“三个一”工程,围绕一个产业、组建一支技术服务团队、编制一套技术规程,以镇为单位选择确定产业发展菜单,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为发展载体,实施村企互动,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载体和运行机制,开展龙头企业(农民合作社)与贫困村(户)之间的资源互动,达到生产要素及资源的优化配置,实现了村企双赢的目标,唱响了脱贫攻坚“协奏曲”。1-6月份,全市农业系统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5名。 “根据偏远山区各镇村地理位置、自然条件、产业优势和种养习惯,积极帮助偏远山区村,从实际出发,通过调整种养结构,大力发展设施蔬菜、小杂粮、食用菌、茶叶、中药材、“三黑”养殖等特色种养业。支持推动偏远山区发展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,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。”据市生产与发展规划科负责人亓翠玲介绍,截至目前,全市65个省定贫困村建立103个合作社。通过加大扶持、培训力度,引导其完善内部机制,抓好人才培养,为贫困村搭建了产业高位致富平台。 通过实施村企互动工程,全市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(农民合作社)强力辐射带动,加快偏远山区村土地流转,推动特色种养业向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、市场化、高效化发展。如莱城区苗山镇发展白花丹参、设施蔬菜,牛泉镇发展马铃薯、山楂,钢城区艾山街道发展中药材,辛庄镇发展特色养殖,雪野旅游区大王庄、茶业口镇发展食用菌等。 据了解,产业精准脱贫攻坚离不开政策扶持,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长效机制来保障。为此,市农业局聚焦偏远贫困山区,组织实施“三个一”工程,以部门文件出台《推进偏远山区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》、《关于实施村企互动工程推进产业脱贫帮扶工作的意见》。通过农业产业帮扶、项目帮扶、科技帮扶、政策帮扶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助力脱贫攻坚,实现了信息进村、技术进村、农资进村、服务进村、人才进村、资金进村、设施进村“七进村”。 这其中,万兴公司按照“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农户参与”的现代农业组织模式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、技术、市场等多方面优势,挖掘农民土地的增值效应,加快企业壮大与脱贫致富“双赢”。积极与大王庄镇瓜屋子村签订种植协议,建设生姜标准化基地1200亩,帮助成立莱芜市姜源种植专业合作社,公司以高于市场价5-10%的价格收购标准化基地种植的生姜,同时帮扶本村16个贫困户、38个贫困人口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。真正实现了信息交流有平台、技术服务有机构、资金注入有项目、原料生产有基地、生产管理有组织、产品收购有渠道、贫困户稳定增收有保障的目标。 不仅如此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实施强强联合,积极探索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、“合作社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等多种形式,放大村企互动社会扶贫效应,加快“抱团”扶贫步伐。以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,近年来,通过发展带地入社、带资入社等多种形式,结对帮扶西杓山村(省级贫困村)发展设施蔬菜,帮助226人实现了脱贫致富。同时,帮助莱芜市隆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“现代绿色农业综合服务中心”,带动羊里镇闫王石等6个村20多个贫困户建起了庭院式蒜黄种植大棚,平均每户受益3600余元。 ? “实施村企互动工程,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,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(农民合作社)与贫困村(户)之间,建立有组织、经常性、紧密型的联系,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,形成利益共同体,优化信息、技术、管理、资金、劳动力、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,达到了‘以企带村、以村促企、村企共赢’的目的,创出了可借鉴、可复制的实施村企互动助推农业脱贫攻坚的‘莱芜样板’。市农业局局长谢天目说。 | ||||||||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 ||||||||